腰痛,您该去手术吗?

腰痛,这种病症,

我们在生活中很常见,

原来多见在中老年人,

现在年轻人也比较多见。

你腰痛吗?问十个人,

弄不好8个人回答经常腰痛。

腰痛就像感冒,

时不时袭击现代人。

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到底要不要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突出压迫了神经,导致腰腿疼痛、麻木等不适,是一种病态,大约80%至90%的人可能只需要通过保守的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纠正就可以改变了。

我们去医院检查,很多医生一看片子, 发现有腰突,建议患者手术治疗,把患者吓的不轻。

长期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手术效果难尽人意。研究发现,竟有高达21.5%~40%病人术后症状不能缓解,甚至15%病人不幸发生手术失败综合征。

image.png

腰椎手术失败引起腰部、臀部或下肢顽固性疼痛或其他不适症状

手术效果不佳,甚至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①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约占腰突症病人的10%~20%,往往因定位不准而错切、漏切、甚至全切而造成术后腰椎不稳继发腰痛;

②手术虽摘除了髓核,但未解除侧隐窝、椎间孔等组织对神经根的持续卡压,仅侧隐窝狭窄未解除者占腰突症手术失败率的57%~58%

近年盛行的经皮椎间盘切除术等微创手术,只能单纯切除髓核,不能充分解除对神经及其血管的卡压,其疗效与保守治疗相比并无优势;

③术后3~6个月粘连和瘢痕会再度形成,最终绝大多数患者腰腿痛症状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④通过对腰突症手术患者脊神经根活检证实,约78%发生神经根变性,使术后下肢或足趾麻木等症状不能消除

⑤椎间盘切除后,使脊柱生理重力平衡失调,往往诱发相邻节段的椎间盘突出;

⑥术后误伤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术后血肿、马尾神经粘连,椎间隙感染等也是手术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显然,手术存在诸多弊端,手术后恢复到正常运动状态难以保证。

椎间盘突出的两大基础病因

①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image.png

②职业因素

image.png

职业与腰椎间盘突(脱)出的关系十分密切,例如,长期需要坐着的工作,比如办公室白领或者车间工人汽车司机一直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

以致在工作时候,椎间盘内压力是站立时的2倍到3倍,工作强度大的搬运工,工作时椎间盘内的压力可增加到30kPa/cm2以上,这个压力对于椎间盘会造成严重的损伤。

那么如何有效治疗腰椎病?

迄今以手术治疗为主过度治疗的现象很普遍。究其原因是对腰突症病因的认识并不充分,如某些医生的职业习惯、缺乏替代手术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及“效益”驱使等。

因此探索有效的中医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医认为腰痛系因腰椎退变、慢性劳损、感受风寒等使局部气血瘀滞、经脉闭阻、阻滞不通所致。治宜消炎镇痛、祛湿除痹、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软坚散结。

image.png

中医推荐采用针灸治疗法,通过针刺作用在腰椎及相关穴位,刺激穴位,打通经络,活血化瘀,消炎镇痛,促进气血运行,气血通百病愈的原理,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不仅可使退变的组织、细胞逆转、修复,还可还纳突出的椎间盘、其还纳率可高达98.39%,从而解除对硬膜囊、神经根及其血管的压迫。使患者彻底恢复健康!

针灸治病是祖国传统中医治疗中的瑰宝,这么多年以来祖国的这项瑰宝一直被人们延续至今,治好了疾病无数,可谓是惠及人类的一项治疗技术。

随着近几年人们的腰椎病的发病率在不断的上涨,针灸成为了治疗腰椎病的重要手法之一

因为疗效确切,机理明确,操作简便,病人费用低,耗材少,没有副作用,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

image.png

200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申报针灸经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这里不得不叹服,老祖宗的智慧!

针灸治疗常用穴:肾俞穴、腰阳关穴、殷门穴、环跳穴、委中穴、承山穴。

针灸方法:每次选用3~5个穴位,用泻法。选穴以常用穴为主,根据其疼痛可加夹脊穴、阿是穴及循经取穴。

肾俞穴

image.png

肾俞为经穴名(Shènshù BL23)。出《黄帝内经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肾俞是肾的背俞穴。肾即肾脏,俞即输注,本穴是肾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故名肾俞。

取穴方法:取穴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二指宽)处。

针灸方法: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直刺0.8~1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臀部及下肢放散。

肾俞穴作用:益肾助阳,强腰利水,调肾气、强腰脊、聪耳目的作用。治疗腰脊酸痛、阴中疼痛、虚劳、中风失语、手足不遂、失眠健忘、骶部疼痛、脚膝拘急等。

腰阳关穴

image.png

腰阳关为经穴名(Yāoyángguān GV3)。原名阳关。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王冰注,近称腰阳关。别名脊阳关,背阳关。属督脉。腰即腰部,阳为阴之对,关即机关,督脉为阳,穴属督脉,位于腰部转动处,如腰之机关,故名腰阳关。

取穴方法:俯卧,腰阳关位于腰部后正中线,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约与髂脊相平。

针灸方法:一般直刺0.5~1.0寸。

腰阳关穴作用:除湿降浊,腰阳关有祛寒除湿、舒筋活络、祛寒湿、强腰膝等作用。主治腰骶疼痛,下肢萎痹,腰骶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类风湿病,小儿麻痹,盆腔炎等。

殷门穴

image.png

殷门为经穴名(Yīnmén BL37)。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殷即深厚、正中,门即门户,此穴在大腿后面正中,局部肌肉深厚,为足太阳脉气出入之门户,故名殷门。

取穴方法:俯卧取之,殷门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后面,当承扶穴与委中穴的连线上,承扶穴下6寸。(另说在承扶下3寸或5.3寸)

针灸方法:直刺1.5~2.5寸,局部酸胀,有闪电样感向下肢放散。

殷门穴作用:舒筋通络、强膝状腰,治疗腰脊疼痛、腰部扭挫伤、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等,治疗腰背疼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敲打殷门穴效果显著,立竿见影!

环跳穴

image.png

环跳为经穴名(Huántiào GB30)。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镮铫。别名膑骨。属足少阳胆经。环跳是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回阳九针穴之一。环即环曲,跳即跳跃,此穴在臀部,当下肢环曲呈跳跃式时取穴,故名环跳。

取穴方法:侧卧屈股取穴,伸下腿,屈上腿取穴,环跳穴位于臀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针灸方法:一般直刺2~3寸。针感局部酸胀、或有麻电样感觉沿股后或外侧、胭窝、腓侧、腓肠肌、足底、足趾传导,有时针感至外生殖器。

环跳穴作用:归于足少阳胆经,为足少阳、足太阳两脉之会,位居臀部,具有祛除风湿、舒筋活络、通利关节、活血化瘀、散寒止痛之功,为治疗腰腿痛要穴,主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挫闪腰痛、膝踝肿痛不能转侧等。

委中穴

image.png

委中穴为经穴名(Wěizhōng BL40)。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委中别名郄中、血郄、中郄。属足太阳膀胱经。委中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膀胱的下合穴,五行属土。四总穴之一。委即弯曲,中即中间,此穴在腘窝横纹中点,故名委中。

取穴方法:俯卧或站立位。在腘窝横纹上,左右两条大筋(肱二头肌腱、半腱肌腱)的中间(相当于腘窝横纹中点处),按压有动脉搏动感处即为此穴。

针灸方法:一般直刺0.5~1.0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委中穴作用:中医有一句行话“腰背委中求。”意思就是腰背部疼痛不适,应当向委中求救。委中不但对腰背部疼痛有特效,而且对下肢痿痹、遗尿、丹毒等都有很好疗效,其日常保健已成现代人保健的重点。

承山穴

image.png

承山穴为经穴名(Chéngshān BL57)。出《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别名鱼腹、肉柱、伤山。属足太阳膀胱经。承即承受,山即山岭,腓肠肌肌腹高突如山,此穴在其下,有承受之势,故名承山。

取穴方法:俯卧位,下肢伸直,足趾挺而向上,其腓肠肌部出现人字陷纹,于其尖下取穴。或者直立,两手上举按着墙壁,足尖着地,在腓肠下部出现人字陷纹,当人字尖下取穴。

针灸方法:直刺0.7~1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足底放散。

承山穴作用:具有理气止痛、舒筋活络、消痔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肩周炎、落枕、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膝盖劳累、便秘、痔疮、脱肛、痛经、腰背痛、腰腿痛、小腿肚抽筋、下肢瘫痪、腓肠肌痉挛、腓肠肌劳损、足部劳累、小儿惊风等症。

针刺部位禁忌:人体重要脏腑、器官、脑髓、大动脉、某些大关节等处所分布的穴位,都有严格的针刺禁忌,下针时应十分慎重,注意安全。对骨痈疽、骨痨部位、骨肿瘤、血友病性关节炎以及工业性骨中毒,均禁忌针灸。

微信图片_20220602161710.png

想了解更多内容、视频怎么办?打开 薛医生app 找医生帮您解答~

看病问医生,就问薛医生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